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1908 年俄羅斯通古斯(Tunguska)上 40-60 米小行星的空中爆炸,直接焚毀了 2000 平方公里的森林;2013 年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Chelyabinskaya Oblast)一個流星體在空中爆炸,釋放出類似廣島原子彈 30 倍的能量,沖擊波導致了 1500 人嚴重受傷。
未來還將發生的撞擊仍不可避免。
于是,NASA 開始行動了。他們研制了一個名為 NEOCam 的近地天體望遠鏡,部署在地球和太陽的軌道之間,觀測距離達 4500 萬公里,旨在發現和探索離地球軌道最近的空間存在潛在危險的小行星。通過研究太陽系小行星的起源、現狀和最終命運,包括天體大小、時間演變、星球環境等,NEOCam 不僅能評估近地天體對地球的危害,也以便我們更了解它們今天的情況,以及未來將會發生什么。
啟動 NEOCam,也是因為這些將對地球造成嚴重破壞的小行星太難發現,美國宇航局預計到 2020 年甚至 2033 年可能都無法找到所有。目前,我們檢測到的大約有 8,000 顆近地小行星,但科學家們預計還有三分之二都未被發現,而這一情況已經相當緊迫。
據美國宇航局行星防御官員林德利約翰遜所說:
未發現這些量大的小行星的最大危機感在于,如果一個有嚴重危險的小行星入侵地球,我們必須快速轉移它,但建造一艘航天器并派遣它前往攔截,至少需要提前 10 年。
不僅是觀測數量上的艱難,這些行星的觀測過程也并不簡單。目前也在研究近地天體數據重要來源的還有大型天氣觀測望遠鏡(LSST)。它由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到 2023 年,它將開始一項為期 10 年的調查,重復捕捉夜空的大范圍圖像。NASA 的目標是找到 90% 的近地天體,但研究人員預計這款望遠鏡只能找到約 75%。
因為在可見光波長下,地面望遠鏡在通過行星表面反射的微弱輻射信號無法估計小行星的大小,像 2013 年那場事故中的流星體,就只有 20-30 米寬,極難在它進入地球大氣層前被發現。
而 NEOCam 能夠進行紅外觀測,這種方式也是尋找小行星的最佳手段。因為紅外觀測能夠區分大型暗物體和小型亮物,這樣就能將 10 米到上百米的小行星進行明晰區分和掌握,并按重要性進行排序觀測。雖然它的觀測技術也被指出存在數據分析上的問題,例如會讓數據收集時間變得更長等等。但目前,它仍然能讓我們獲取近地小行星種群的最佳數據。盡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次數并不頻繁,但它們引起的破壞力不可忽視,因此更好的觀測方式依然有待研發。不過換一個角度,觀測這些「天外來客」也不止能防止它們破壞地球,在掀開這層神秘面紗后,未來哪天,或許我們也能去它們老家「做做客」。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