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今日起,全員戰斗!搶食滴滴只有63天
文/ 楊松 編輯/ 李惠琳
“毛師傅,累積收入,10947元;王師傅,累積收入,10905元。”
一則美團打車周收入排行榜單海報,近期在網約車吧、滴滴快車吧、上海滴滴吧等多個貼吧流傳。該海報特別標明,從7月9日起,美團打車對單流水有獎勵舉措。
同在7月9日,“滴滴出行”全網下架后,旗下另外25款App也被下架,涉及順風車、代駕、配送、Uber等品牌。
“老大”跌倒,對于二線網約車品牌來說,是一個反攻的時機,美團打車、T3出行、高德地圖等瞅準機會,掀起了新一輪圍獵滴滴的網約車大戰。
63天真空期
根據《網絡安全審查辦法》要求,滴滴將面臨45個工作日網絡安全審查,甚至更長時間。
加上周末2天,滴滴全線產品下架,給其他平臺爭奪市場留出至少63天時間。
7月9日,美團打車啟動全新logo,重新在各大主流應用商店內上線了新版App。
美團打車獨立App于2019年5月從各大平臺下線,打車功能并入到美團主產品中。
時隔2年重啟獨立App,被外界解讀為,美團卷土重來,要加大在網約車領域的投入力度。
招聘網站信息顯示,美團打車今日仍在招募聚合業務人員;美團主App中,有用戶收到推送的打車優惠券;司機端,美團打車通過彈窗,推出千元大獎限時享活動,該活動啟動日期,在滴滴遭遇安全審查之后。
目前,美團打車開通服務城市有北京、上海、成都等100多個城市,聚合了曹操出新、神州、陽光等第三方運力,同時,擴展自有專車業務,在廣州、東莞等地招募專車司機。
瞅準這一時機的,不只美團打車。
據T3出行員工在脈脈平臺爆料稱,公司高管直言,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緊急調整開城計劃,本月內要連開15城,日均單量突破百萬。
“今天起,全員開啟戰斗模式!產研同學已經率先表率,本月主動實行007(全月無休)。”
在社交平臺微博上,T3出行官微近期異常活躍,其在一則7月4日(當天滴滴App下架,上微博熱搜)發布,并置頂的自我介紹中,強調是“一汽東風長安三家央企注資成立”,以此凸顯出身“根紅苗正”。
據《21CBR》記者查詢,T3出行發布在貼吧招募司機簡介中,自稱是三家國營企業加三家互聯網巨頭組建的互聯網出行平臺。天眼查數據顯示,其股東中包含騰訊、阿里、蘇寧。
其他平臺也沒閑著,包括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嘀嗒等平臺,也開啟了撒錢模式,“新用戶打車低至1元”“大額打車券”等信息流廣告,充斥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來吸引“薅羊毛”的用戶。
針對司機端,高德地圖對外宣稱,將在7-9月訂單高峰期,采用多種形式的免傭金。
“滴滴此次一定會受到打擊,此次事件會為競爭對手提供窗口期。”易觀分析汽車出行行業資深分析師姜昕蔚告訴《21CBR》記者,美團打車一直在尋找復活契機,這次是碰碰運氣;高德推出免傭,旨在把原本搖擺的司機吸引過來。
據分析師稱,若安全審查持續6周,滴滴將損失高達600萬的新增用戶。
網約車行業資深研究員、網約車觀察主編劉政在接受《21CBR》記者采訪時表示,滴滴平臺司機端的單量已有所變化。
“有些平時在多個平臺跑單的網約車司機,這段時間在滴滴上的接單量沒那么理想。”劉政稱,這部分搖擺的司機,有可能會轉戰到其他平臺。
《21CBR》記者打到的一位滴滴司機稱,沒了新增用戶,這段時間的訂單量也不如之前。
地位難撼動
美團打車們摩拳擦掌,遠弱于滴滴崛起時的網約車大戰,用戶打車去買菜的場景,也難再現。
兩個月內,“老大”地位不易撼動。
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0月,國內網約車訂單總量為6.3億單,其中滴滴出行加上花小豬(滴滴旗下)共計56520萬單,占比高達近90%。
另據今年6月數據,月度訂單量超30萬的13家平臺中,滴滴占據兩款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雖從應用商店、微信、支付寶下架,已有的滴滴出行App、小程序,仍可以正常使用。
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國為滴滴的主要市場,擁有3.77億年活躍用戶,以及1300萬年活躍司機。
滴滴付出了連續多年虧損的代價。在2018年-2020年,其三年凈虧損總額達353億元。不管是美團打車,還是高德,很難再花費上百億燒出一個“新滴滴”。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有中國最大的汽車租賃網絡,包括約 3000 家汽車租賃企業、60多萬輛租賃汽車、近百萬租車司機,他們是平臺出行服務核心供給方。
“搖擺司機機流失之后,對平臺優質司機來說反而是好事。”劉政表示,這些釋放出來的新運力,會提升忠誠司機的單量。據他訪談司機得出的數據,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跑夠一定時間,司機的日流水能達到700元。
一位滴滴網約車司機表示,針對司機端,近期滴滴也在推行大量補貼,以期在這個特殊時期留住他們。
滴滴針對用戶與網約車司機的補貼活動
在劉政看來,不管是用戶端、品牌影響力,還是司機端,其他網約車平臺在短時間內很難趕超滴滴,“從長期來看,不會對滴滴有多大的影響。”
以網約車司機端為例,留住他們,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一、充足的訂單量。
劉政透露,在深圳市場,主打聚合模式的某平臺一天單量僅過萬,對接數十家網約車產品,分到各家訂單不多,司機難有充足的單量。
“對其他平臺來說,那一波補貼大戰已經過了,現在再想拿真金白銀出來砸,不太現實。”他認為,靠燒補貼獲得海量用戶,不太容易。
二、充足的資金。
公司的平臺資金,能保證司機每周甚至每天,都能提現。一些用戶沒有及時支付金額,需要平臺提前墊付,有些平臺網則需要司機扮演“催款員”,親自催顧客結款,司機體驗并不好。
三、健全的司機管理體系。
劉政表示,滴滴已經建立成熟的服務體系,比如,每個服務經理下面,有幾十位網約車司機,遇到運營問題后,平臺方能及時給予解決。
“滴滴目前的領先優勢較為明顯,短時間內其市場格局較難被撼動。”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一旦滴滴挺過監管部門的“錘煉”重新上線,合規性進一步完善,其他平臺壓力反增不減。
即便如此,只要從大蛋糕搶得一勺,對于第二梯隊的玩家而言,都是巨大的增量。
玩家們都在靜待監管靴子落地,“政策還是市場當中最大的變量。”姜昕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