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蘋果近日確認收購了增強現實眼鏡鏡片創業公司Akonia Holographics,但并沒有透露收購的具體目的和計劃,但這無疑證明了蘋果在AR領域的投入還在擴大。
據報道,Akonia創立于2012年,致力于開發全息數據存儲技術,可生產薄而透明的智能眼鏡鏡片,具備顯示全色彩寬視場圖像的性能。
蘋果收購Akonia的目的應該就是看中了以上生產能力,根據彭博社的報道,蘋果有計劃在2020年推出自己的AR眼鏡。
蘋果在去年發布了面向iPhone和iPad的增強現實應用,庫克也將AR技術上升到了“重要且意義深遠”的高度,蘋果投注增強現實已經是公開化的秘密了。
ARKit
蘋果為什么會將增強現實技術上升到公司戰略的高度?原因就是“后手機時代”給整個公司帶來的巨大壓力。
現在的手機是一個明顯存量要大于增量的市場,整個市場趨于飽和狀態,新的需求主要是來自存量內部更換手機的需求。根據去年的一份數據顯示,消費者的手機更換周期已經從2013年的平均每20個月更換一次手機,延長到了平均每29個月更換一次手機。
后手機時代很快就會到來,因此蘋果必須考慮在新時代中公司的營收方向。蘋果近兩三年陸續推出了像Apple Watch、HomePod這樣的產品,試圖在市場上人工培育出新的消費需求,但都不算成功。
而從后來的一系列動作中,我們可以發現蘋果最終將目標定在人工智能和增強現實上。關于蘋果的人工智能,我們剛剛聊過,今天就不談了,單獨來說AR。
在去年的WWDC上,蘋果發布了ARKit,然后在今年又發布了ARKit 2,迭代速度非常快。從本屆WWDC上公開的ARKit 2新特性來看,蘋果很可能是希望將AR發展成未來新的人機交互的邏輯。
但對此筆者有深深的疑慮,這主要是處于兩方面考慮。首先,AR技術本質上是為任何現實事物提供交互UI,比如讓一張桌子生成UI并與之交互。這沒有問題,但與蘋果的現有產品線有深深的割裂。
AR的目的是讓萬物皆有“屏”,但iPhone、iPad、Apple Watch這些蘋果產品本身就有屏,AR能夠給予它們怎樣的提升呢?這其實是沖突的。AR是要讓任何東西都變成iPhone。
根據彭博社報道中說的,蘋果要在2020年推出AR眼鏡,那么這個眼鏡與iPhone的交互本身就是多余的,所以它將會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產品。但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這樣的產品到底能有什么用?
我們都知道蘋果的基因是一個面向消費市場的公司,而AR在消費市場的商業化難度會比企業市場更大。
微軟的Hololens出來已經有些年頭了,但是依然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這還是在這款產品更多運用在醫療、教育等商用市場的情況下。一個商用市場都難以開花的技術,到了消費市場情況只會更糟。
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我們認為蘋果的AR眼鏡除了當做玩具之外很難有更大的作用,對此并不看好。
那么問題出在哪呢?筆者個人的思考是,蘋果在做一件并非自己領域內的事,說到底AR是一項支持性技術,是為其他產品提供服務的,比如為桌子提供AR界面,為白紙提供AR界面。所以,除非蘋果自己去生產桌子、椅子、白紙這些產品,否則AR它們自己完全消化不掉。
當然你也可以去為第三方的產品提供服務,像微軟谷歌做的那樣,但那就不是蘋果了。所以說這個技術和蘋果的基因完全對不上。
最后我們還是等著看蘋果AR眼鏡出來后是怎么個玩法吧,如果是帶著眼鏡戳iPhone,那可就是太可笑了。
(邯鄲微信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