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9 月 17 日上午,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來自 BAT 等多個互聯網公司大佬到場,就人工智能在未來的重要性這一點上達成了高度共識,并從他們各自角度闡述了人工智能與產業在未來的結合。馬云率先拋出觀點,人工智能是翻譯錯誤,應該是機器智能,所以應該擔心的是人類本身的智慧停止增長,而不是機器超越人類。
藍皮書:人工智能仍處于早期采用階段
在 17 日上午的全體會議上,由 Gartner 和信通院聯合編制的 2018 世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藍皮書也在滬發布。藍皮書指出,人工智能仍處于早期采用階段,僅有4% 的被調研企業已經投資并部署了 AI 技術。
作為藍皮書最核心的兩個成果,技術成熟度曲線是 Gartner 公司獨創的研究方法,將現有各種人工智能技術所處的發展階段標注于同一坐標系的曲線上,能有效協助辨別某項技術所處的成熟階段。
2018 年新的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度曲線由 Gartner 公司 67 名國際分析師參與定制編寫,并在大會藍皮書中首次發布。
而全球 AI 產業地圖由信通院負責制作,系統分析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特別是聚焦全球各主要人工智能強國產業發展及技術路線現狀與趨勢,從產業鏈地圖、產業發布地圖、產業研究機構與配套政策等多角度進行繪制,為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藍皮書指出,人工智能仍處于早期采用階段,許多企業也還處在正在考慮采用 AI 和規劃 AI 的階段,但僅有4% 的被調研企業已經投資并部署了 AI 技術。
在 Gartner 的 AI 技術成熟度曲線中,仍舊有許多技術擁堵在期望膨脹期,但若要過渡到生產實施階段,仍舊非常困難。
BAT 均高度重視 AI 馬化騰提出了四個問題,未來人工智能是否能夠做得“可知”、“可控”、“可用”和“可靠”。李彥宏則認為,要明確人工智能的價值是叫人類學習,而不是取代人,而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自由和可能。馬云暢想未來三十年,所有生活因為數據和計算而改變。 李彥宏更是斷言,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自己和人工智能沒有關系,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重要的是率先擁抱人工智能,盡快使自身人工智能化。不夠人工智能的企業,注定會被新的企業所取代。
在這場爭論的背后,是 BAT 均已圍繞技術、平臺、場景和投資布局了人工智能生態。
中國市場新一輪人工智能熱起于 2016 年 3 月,谷歌 AlphaGo 戰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但以 BAT 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行業早就開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商業化探索。
技術起家的百度率先開始于 2012 年。次年 7 月成立了中國公司里第一個人工智能研究院,并很快將相關技術投入核心搜索業務中。隨后兩三年,百度加大了人工智能的投入,構建核心百度大腦,并衍生出無人駕駛汽車等長期項目。百度曾是美國科技公司競爭列表中唯一的中國公司。
阿里巴巴則利用其數據生態最完善的優勢切入,并利用其在云計算基礎設施的布局,相繼成立數個人工智能研究室從企業級和消費級兩側切入。騰訊與阿里類似,是以即時通訊和社交網絡為基礎,相關技術從各業務線中孵化,成功的案例包括鑒黃識別和智能機器人“小微”。
馬化騰
企業應直面人工智能挑戰
騰訊集團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演講時稱,任何一個國家、企業都不能拒絕人工智能的奧林匹克,但也不要閉門造車;社交和人工智能正在緊密結合,人工智能正在進入大社交時代。
馬化騰認為,人工智能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工程。任何一個國家、企業都不能拒絕這場奧林匹克。中國和美國的人工智能產業一直有很強的互補性。從技術研發到軟件落地,需要全球共同推進。美國技術的先進,中國應用場景的豐富,需要共同協力。
其次,人工智能正在進入大社交時代。微信月活躍用戶達到 10 個億,能否發揮連接人和物、人和服務的關鍵,就在于人工智能。未來朋友圈的規模將擴大到幾十億。
最后,馬化騰提出四個問題:未來人工智能是否能夠做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馬云
AI 最好翻譯為機器智能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演講中表示,人工智能這個詞翻成中文并不準確,最好的翻譯應該是機器智能。
馬云稱,人工智能從一種技術的概念,到今天確定成為一場勢必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巨大的技術革命。我們對這場技術革命有期待、有擔心、有希望,也有困難。人工智能是技術,但又不是具體的一項或者幾項技術,它是認識外部世界、未來世界、人類自身,重新定義我們自己的一種思維方式。
未來 30 年,智能技術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改變傳統制造業,改變服務業,改變教育、醫療。
未來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結合,競爭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制造背后的服務和體驗,未來的制造業都是服務業,因為流水線上的大部分工人將會被機器取代,而人類的部分、體驗的部分,不可能被取代。
李彥宏(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彥宏
不夠 AI 的企業會被取代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演講時稱,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宣稱自己和 AI 沒有關系,不夠 AI 的企業,注定會被新的企業所取代。
李彥宏表示,AI 技術更快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比如,交通擁堵會帶來各種問題,無人駕駛和車路協同技術可以有效改善和治理,在超大型城市交通擁堵對 GDP 造成的損失百分之五左右,一個司機 1 年有 100 個小時處于擁堵中,百分之三十的時間在找停車位,而在這最后一公里,無人駕駛正好可以替代。
他說,一個真正的“AI 化公司”是三維一體的。首先要具備 AI 思維,其次要擁有 AI 能力,第三還要遵循 AI 方面的倫理。能夠用好的 AI 技術去解決問題的企業,一定是最有前途的企業。因為他們在努力給我們帶來一個更加簡單、更加美好的世界。
(邯鄲網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