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百度的未來看上去愈加模糊。
“管理層優化”對互聯網企業意味著什么?
3 月 19 日,騰訊放出中層“管理崗位優化”的消息。據 36 氪報道,此次騰訊管理層調整比例大約占 10% 左右,約有 200 多名總經理或總監級別的崗位或被裁撤,其中不少是在騰訊公司工作十多年的老員工。
而就在四天前,315 當天下午,百度總裁張亞勤、京東 CTO 張晨雙雙卸任的消息,分別得到各自官方證實。
“刀子”已動到互聯網巨頭最核心的層級——或許這正是巨頭選擇 3 月 15 日下午放出消息的原因。畢竟是核心管理層動蕩,借助幾小時后 315 晚會這一超級話題,能夠分流一波原本放在自己身上的注意力。
這些消息中,尤以張亞勤卸任的消息最為令人唏噓。作為一個少年成名、12 歲讀大學、科研成果無數、多年掛帥微軟中國的“天才”,張亞勤的一生很難被普羅大眾所復制。
而他“最終”的軌跡是,在看上去“正當年”的 53 歲,選擇自前線隱退。
盡管百度打出了“高管退休計劃”的幌子,張亞勤也第一時間在朋友圈表態,對于雙方而言,這無非是一場“和平分手”。
但猜測已如鳥獸四起。有百度員工稱,張亞勤是好人,但在百度內部存在感頗低,猜測的最終指向是,張被變相“優化”;
有的百度員工則將矛頭對準了百度自身,“有點兒改革精神的(管理層)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只想躺在功勞簿上。”
從張亞勤和百度出發,向四周凝望,如今的互聯網巨頭們,究竟在面對怎樣的自己?
少年天才夢碎百度
作為“別人家的孩子”,張亞勤的人生可謂是一路開掛。
3 歲識字、7 歲過目不忘、9 歲通讀高中教材、12 歲考上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成為當屆中國年紀最小的大學生,23 歲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到手,31 歲被授予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IEEE Fellow)稱號,成為該協會百年歷史上獲此殊榮最年輕的院士。
兩年后的 1999 年,這位少年天才回到中國,成為微軟中國研究院的首席科學家。此后在微軟的 16 年間,張亞勤歷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微軟移動全球副總裁、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對新興技術的追逐,基本構成了張亞勤的關鍵詞。
他曾坦言,大學時代的自己“什么都好奇”,可以滿頭大汗擠到前排,坐在地上,只為聽一場霍金關于黑洞理論的演講。微軟時代的他,前后累計超過 10 年主導微軟亞研院的研發團隊,期間,麾下所治曾被 MIT Technology Review 評為全球最頂級的計算機科學研究院。
直到 2014 年 9 月,這位曾經的比爾蓋茨智囊團核心成員搖身一變,進入大洋此岸的搜索引擎巨頭企業。百度,作為在華爾街上對標谷歌的中國巨頭,它早自 2013 年創立深度學習研究院,被寄望為國內科技企業界先驅。
“希望能對新興業務做出貢獻!”張亞勤以這樣一句話開啟了自己的百度新里程。
然而,曾滿懷抱負加入百度的張亞勤,并沒有發揮外界所認為的能力。在任職百度四年多的時間里,張亞勤先后分管過除搜索以外的幾乎所有部門,甚至包括公關市場。
目前,張亞勤在百度負責三個業務體系:新業務群組,包括云計算、教育、安全和國際業務; 自動駕駛群組,包括各級智能駕駛技術; 技術體系即公司的核心技術,涉及大型的數據中心、網絡架構、傳輸的架構、服務器,包括芯片、量子計算和 5G 等前沿技術。
“百度內部都管他叫吉祥物,”一位不愿具名人士評論道,“人很 nice,但分管業務都存在相當挑戰。”“感覺他在百度高層內一直虛掛職位,這幾年也沒做出來啥成績。”有百度員工表示。
寂寞“廠長”旁顧無人
張亞勤離開的消息過于重磅,以至于百度在“高管退休計劃”之外同時也推出了“人才梯隊建設計劃”以期穩定軍心。
這一方面是源于張亞勤的傳奇經歷與職位之重,另一方面,也與百度近年來頻繁的高管人事動蕩相關。近三年來,百度年年流失核心高管,從 2017 年的吳恩達,到 2018 的陸奇,再到如今的張亞勤。
這也令李彥宏的“退休”計劃一再推遲。早在 2007 年,李彥宏就表示,認為公司上市后自己基本可以退休,只需要管理三個人:CTO、COO 和 CFO。但隨后,百度首任 COO 朱洪波因個人原因離開,CFO 因意外身故,CTO 劉建國則離職創立愛幫網。
自此之后,百度高管團隊一直保持著高速的“新陳代謝”。2010 年,百度 CTO 李一男與 COO 葉鵬同時離職,此后離職的高管名單還有 CTO 威廉·張、CIO 顧延……直至近年的吳恩達、陸奇、張亞勤之流。
其他級別的管理層離職名單更長,包括沈皓瑜、李明遠、王勁、梁東、俞軍、王夢秋、王湛、楊振原、余凱、張潼、沈麗。
直到如今,李彥宏依然在公司一線,百度難言穩固的高管體系。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業內對百度高管高速離職的探討,停留在其沒有合理的內部上升渠道上:相較于從內部提拔,李彥宏更喜歡擁有光鮮技術背景的外部人才。因此,此次百度推出“人才梯隊建設計劃”,不可謂不是對內外的一個交待。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百度高管的頻頻出走,與其自身戰略的左右搖擺不無相關:究竟是保持初心,專注技術,還是將重心放在賺錢的業務上?
戰略重心一直在搖擺
上述問題的答案一直在搖擺,這源自李彥宏長久以來的焦慮。
早在 2014 年,李彥宏就曾坦言,自己每天 12 點睡覺,早上 5 點多就會醒來。對于一個早在 7 年前就暢想退休生活的人而言,這樣的現狀確實有一些悲哀。
“我很著急。”李彥宏坦言。他焦慮的點在于,曾經自己不看好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撲面而至,百度卻發力晚了。“這是一個魔幻般的時代,機會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都做,我一定得決定把哪些機會放棄,聚焦一些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東西。”
此話自然不錯,但一取一舍需全盤考慮,更須長久的定力和人才的加持。遺憾的是,百度所染指業務總是在取舍中變化。戰略的搖擺令外界看不清百度這艘巨輪最終駛向何方。
游戲向來被視為互聯網圈頭號印鈔機。
2013 年,百度耗資 19 億美元收購 91 無線,這一巨額收購案轟動了整個游戲圈,次年,百度將 91 無線游戲業務整合多酷游戲,推出百度移動游戲。
然而 2017 年,百度以 12 億人民幣將該業務賤賣,此后與游戲再無瓜葛。伴隨該業務出手的,是曾被視為百度“太子”李明遠的離開。
電商也曾是百度心中所系。
早自 2007 年開始,百度便成立“百度有啊”、樂酷天、百度 mall 等電商產品,最終均以失敗告終。2013 年,百度戰略投資糯米網,次年 1 月實現全資收購,將后者變為自己的子公司。隨后李彥宏親口放下豪言,將向 O2O 領域投入 200 億元,支持糯米及外賣相關的業務。
最終結果人盡皆知。2017 年,餓了么將百度外賣收入麾下,2018 年糯米影業作價 2 億美元,賣身愛奇藝。與之伴生的,是百度外賣鞏振兵出走、百度糯米曾良落馬,自此其 O2O 戰略走向終結。
2017 年,引入陸奇的百度開始全力向技術進發。
陸奇為百度定下了“主航道與護城河”的概念,主航道包括 Feed 流和人工智能兩大業務,代表百度的未來,護城河則指能夠讓主航道業務航行更穩健的業務。
彼時,陸奇提出“All in AI”的口號,全力修正百度船頭,與谷歌對標。但僅一年之后,百度整體又開始回歸傳統核心業務、也是目前最具賺錢能力的搜索業務。據騰訊科技此前報道,李彥宏在 2018 年上半年親自帶領信息流團隊,作為陸奇時代最為看重的兩大人工智能業務之一,百度智能駕駛業務的重心也在向實用轉化調整。
每一次業務重心的搖擺,無疑將“清退”一批心存取舍的高管。
觀察這每一次變化,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特點,它們幾乎都源自李彥宏的取舍。“太子”得寵,進軍游戲,投入巨資打 O2O;陸奇得寵,進軍 AI,斷臂 O2O。
根據百度最新財報顯示,李彥宏持股 16.1%,為公司單一最大股東;百度高管和董事則合計持股 16.3%。至少從目前來看,百度還是李彥宏一人的天下。
百度的未來?
坦率地講,下行經濟周期中企業人員有所變動應屬正常,即便是核心高管離職也多有所見。但百度以及 BATJ 這輪高管離職潮中,是正常的調整,還是下行周期里企業應對不確定性下的異常舉措?
更多的可能傾向于后者。
當下的百度,正在回歸傳統核心業務。但現狀是,以搜索服務和交易服務為核心的百度,盈利能力正在放緩。
北京時間 2 月 22 日,百度發布了截至 12 月 31 日的 2018 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財報。數據顯示,百度四季度凈利潤 21 億元,同比下降 50%。運營利潤為人民幣 11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 77%。
其中,第四季度“百度核心”總營收為人民幣 205 億元(約合 29.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4%,占整體營收的 75.37%。百度核心的運營利潤為人民幣 44 億元(約合 6.45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 26%;運營利潤率為 22%,低于上年同期的 33%。
“百度核心”盈利能力下降,短期來看,源于百度的內容支出;長期而言,還是與戰略層面面臨的困境有關。
一方面,中國移動搜索市場的全面普及,紅利期已經基本結束。從百度平臺而言,其付費點擊總數在 2017 年增長了 10.7%,與 2016 年的增長率保持穩定。這與前五年平均 40% 的增長相比相形見絀。
另一個阻礙來自廣告商將預算轉移到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根據艾瑞咨詢的估計,搜索引擎在中國的在線廣告收入份額可能會從 2014 年的 33.4% 降至 2018 年的 19.5%。電子商務、社交和新聞平臺已經獲得了份額,如微信公眾號。
那么,現在的問題在于,啟動“高管退休計劃”和“人才梯隊計劃”的百度,引入年輕人進入管理團隊的方式,能否救百度于水火?
實際上,如果戰略依然搖擺不定,且依舊是李彥宏一人作出決定,無論是空降還是內部提拔,恐怕很難改變“流水的高管”局面。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