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藝術示意圖:系外行星 Gliese 677 上可能看到的景象。這顆系外行星同樣位于一個三恒星系統中,距離地球大約 22 光年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 9 月 10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天文學家最近在銀河系中距離非常近的區域,發現一顆奇特的系外行星,其圍繞多達三顆恒星運行。
系外行星 LTT 1445Ab 是一顆巖石行星,比地球稍大一些,它位于一個三恒星系統之中,圍繞其中質量最大的一顆恒星運行,距離地球大約 22.5 光年,每一次它從這顆恒星前方經過時,就會導致從地球上看去,這顆恒星的亮度出現輕微的下降,從而產生所謂“凌星”現象。所有這一三恒星系統中的恒星成員都屬于M型星,這是一種顏色偏紅,活動非常活躍的恒星,其質量小于太陽。
以上這些參數,讓 LTT 1445Ab 成為迄今已知距離地球第二近的,通過凌星法發現的系外行星,也是迄今發現的,圍繞一顆M型紅矮星運行的距離最近的一例系外行星案例,或許還存在距離更近的系外行星,但由于不發生凌星現象,這些行星被發現的難度更大。
如果你站在這顆行星的表面,由于這顆行星圍繞恒星運行時,距離僅相當于水星到太陽距離的1/10,你抬頭會看到天空中一個巨大的橘色太陽,以及不遠處兩個稍小一些的橘色太陽,它圍繞運行的那顆恒星看上去會顯得非常巨大,因為它距離非常近,而另外兩顆恒星看上去就要遠得多,它們的亮度將大約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金星亮度的 100 倍以上,這兩顆恒星的大小看上去差不多。
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在這顆行星上,這幾個“太陽”何時以及如何升落,因為在這樣的距離上,天文學家們目前還難以確定這顆行星的運行軌道面角度和軌道速度。
天文學家們之所以此前一直沒有發現這顆系外行星,是因為它位于一個復雜的三恒星系統之中,而很多主流的系外行星搜尋系統都會首先避開這類恒星系統,在此之前對于三恒星系統的研究目標并不著眼于搜尋那里可能存在的系外行星,而對系外行星的搜尋一般又會避開多恒星系統。這就造成了漏網之魚的產生。
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三恒星系統圖像。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圍繞其中編號為“A”的恒星運行。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最常見的搜尋系外行星的方式叫做“凌星法”。科學家們會觀察由于行星從恒星面前經過,遮擋一部分橫行的光芒,從而導致恒星的亮度出現短暫的輕微下降,從而反推出視線方向上存在系外行星,并可以判斷這顆行星的大小。但如果這一系統中還存在其他恒星,這將干擾遮擋信號的判讀。來自其他恒星的額外亮光將混入信號當中,大大增加識別系外行星的難度。科學家們必須依賴于對凌星信號的細致測量來判讀系外行星的存在,以及它的質量,大小和公轉周期等重要信息,而其他恒星的存在會造成嚴重干擾,讓情況變得棘手。
此次發行的數據來自美國宇航局“凌星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這是 2018 年 NASA 發射的新一代系外行星搜尋設備。M型恒星會經歷比一般恒星長得多的“青少年”時期,其表現為各種活動異常活躍,并在此過程中產生強烈輻射。
目前還不能確定一顆位于M型恒星近旁的行星,其大氣層能否經受得住這里的劇烈輻射環境,而這次的發現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案例去進行驗證。當這顆行星從恒星前方經過時,恒星的光將從背后穿過其大氣層并透出來,由此我們將有機會通過光譜觀察,分析其大氣層的分子成分——如果它擁有大氣層的話。
有的讀者可能會好奇,既然這一系統中存在三顆恒星,那么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那就是這顆行星會“躍遷”去圍繞另一顆恒星運行?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過去的理論研究已經證明,距離恒星非常近的系外行星的軌道一般都非常穩定,而這一案例中的行星,其公轉軌道的距離更是極度靠近恒星,因此應該是相當穩定的存在。不過,關于這顆行星的過去和未來,科學家們還將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分析。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