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一直以來,制造業都被看作是數字化轉型重要的攻克方向。在這個當口,廣東作為我國工業產業鏈最為集中的省份,開始了產業集群工業互聯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
今年 10 月廣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相關文件,文件顯示,廣東省燈飾,玩具、家具用品,智能小家電等十個垂直領域,汕頭澄海、中山市古鎮鎮、佛山順德等二十多個區域被列為轉型試點。
與此同時,阿里云作為廣東省產業集群數字化試點的產業聯合體單位(其他聯合體單位還包括華為、樹根互聯、中國聯通等多家技術賦能型企業),開始了對廣東省工業互聯網轉型的賦能歷程。
整體來看,選擇阿里云作為產業聯合體單位的汕頭澄海、中山市古鎮鎮、佛山順德等地,產業鏈都具有相同的特點:他們都是中小型企業,產品受眾多為C端消費者,淘寶、菜鳥聯盟是這些產品外銷的重要渠道。
對此,阿里云也集齊了阿里經濟體的各種能力前來支招。
人工成本上漲、產業協同不足、產品同質化三個問題是阿里云找到的工業互聯網轉型的切入點。人工成本上漲,就通過智能化、自動化的形式降人工;產業協同不足就通過拉通產業鏈的形式,增強協同融合;產品同質化就用 C2M 的模式指導產品改進。
在本周一舉行的 2019 阿里云廣東峰會上,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云智能 IoT 事業部總經理庫偉為阿里云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定了調:
第一,面向工廠做數字化的工廠重構,主要體現降本增效和創新提質。
第二,面向產業鏈做整個生產端和消費端的打通融合,實現資源共享,高效協同。
第三,面向消費品做智能化升級,加速產品的迭代。
基于這三個基調,阿里云做了三件事。
重構數字化工廠,替換掉 ERP
“我們有一個客戶,三年前花了 100 多萬買了一套 ERP 系統;這兩年想做數字化轉型,詢了一下價,幾個工業軟件下來要三四百萬,老板打了退堂鼓。”
庫偉所說的這位客戶正是一家位于廣州的飛利浦核心供應商——雅耀電器,該企業有3-4 億的年產值,從 2016 年開始做產線的數字化升級改造,但都沒有達到企業的預期效果。另外,也由于 ERP 系統成本高,運維起來繁瑣,從去年開始,雅耀電器開始與阿里云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合作。
也正是在去年,阿里云針對廣州地區的特殊情況,推出了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
阿里云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
利用阿里云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雅耀電器的企業訂單、供應鏈采購、注塑車間、機加車間、噴涂產線、組裝車間,以及整體的倉儲物流實現了全面數字化,在只有傳統軟件投入成本1/3 的情況下,為企業減少人工5%,產能提升 20%,庫存周轉率提升 30%。
鈦媒體了解到,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阿里云為企業用戶提供 3 種合作共建的模式: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而廣東省的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正是屬于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無論是哪種合作模式,阿里都將整合阿里生態以及區域生態的資源為企業用戶賦能。
阿里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合作模式
自建“廠銷通”:連接商家與消費者的 SaaS 系統
將生產端與消費端打通,阿里巴巴在今年 10 月份發布了一款 SaaS 系統廠銷通。
公開資料顯示,“廠銷通”是阿里云與聚劃算的天天特賣整合菜鳥、螞蟻金服等在內的阿里經濟體生態資源,面向中小企業推出的一整套完整的 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消費者反向定制)數字化解決方案。之所以說是消費者反向定制,是因為通過淘寶、菜鳥、螞蟻金服等數據資源,生產C端產品的商家可以了解到消費者真正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并進行定制化生產。
“天天特賣把產品化的銷售數據與阿里云做打通,阿里云把工廠生產端解決方案的數字化做相應的打通。”庫偉介紹,由此,原來傳統的生產端與銷售端隔離的銷售鏈路,在接入了天天工廠模式和產銷通之后,生產端、消費端、物流端實現了全鏈路實時可視化,每一個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都會成為工廠主改進產品、備貨數據來源。
安家樂是廣州知名家電廠商,在“天天特賣中山小家電專場”銷售活動中曾創下一次賣掉 6 萬臺的業績。據阿里介紹,該產品原本是針對單身群體煮方便面用,接入廠銷通平臺后,拿到了阿里提供的消費者數據,在評論中發現消費者對這款產品用于“炒菜”也有很大需求,于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可用于炒菜的電火鍋。
除了產品款式,廠銷通在庫存管理上起到了很大作用。新技術應用 4 個月來,安家樂電器制造 “+續航”“+安全”的新果汁機銷量拉升到 50 萬臺銷售量,庫存周轉率提升了 60% ,綜合利潤提高8-10%,而原料成本縮減8-10%。
飛燕平臺+天貓精靈 IOT
飛燕平臺是庫偉提到可助力工業互聯網智能升級的轉型神器,“今天的消費品特別是電子消費品,產品的智能化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庫偉認為,智能化是廠家走出同質化的最優路徑。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一年銷售的燈源有 600 億,而其中智能燈源的比例僅有萬分之一或者更少。觀察到這樣一個市場機會,阿里云開發了智能設備升級的平臺——飛燕平臺。
利用該平臺,企業只需要選用了阿里云測試好的模組、芯片、PC 板等工具,該產品就可以變身智能化設備。“考慮到制造業大量出口的情況,我們在美東、德國、新加坡等地進行了全線、全產品、全鏈路的飛燕平臺部署,只要接入阿里云智能生活開放平臺,就能夠在全球任何地方實現產品智能化。”庫偉說道。
除了飛燕平臺,在阿里云工業互聯網展臺,鈦媒體也見到了另一款智能 IOT 平臺——天貓精靈 IOT。
天貓精靈 IOT 平臺
阿里巴巴一直在試圖將天貓經歷培育為一款 IOT 的超級入口,今年 9 月云棲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天貓精靈已經接入了超過 660 多家 IoT 平臺,覆蓋超過 60 個品類,900 多個品牌,支持 3600 多型號,2 億可連接設備。基于如此強大的數據,借著廣東小家電在智能化上的需求,天貓精靈或許還能再收割一波市場。
據工作人員介紹,作為阿里巴巴工業互聯網的一部分,在產品接入天貓精靈 IOT 平臺后,消費者通過天貓精靈就可喚醒該產品與其互動,廠家再利用精靈云的 AI 大腦,還可以在后臺實時觀測產品的使用總量與活躍數。
綜上來看,阿里云針對中小企業的工業互聯網打法,從平臺到 SaaS,采取了一種從C端破局的思路。幫助中小企業主降低成本、提高C端銷量,增加與消費者的連接,也成為阿里巴巴經濟體技術下沉的新選擇。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