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滬深兩市芯片半導體板塊持續走弱,而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的芯片相關股票出現大跌。主要原因是美國商務部近日宣布對華芯片實施新的出口管制,以及半導體公司財務業績不佳,引發市場拋售。
數據顯示,自周四收盤以來,臺積電、英偉達、AMD、三星電子等芯片企業股價暴跌,導致該行業的全球市值損失超過 2400 億美元。
其中,A股半導體板塊今天繼續領跌,多只個股上演跌停潮。截止下午 15 時收盤,北方華創(002371.SZ)跌幅達 10%,報收人民幣 225.5 元/股;海光信息(688041.SH)大跌 19.25%;盛美上海(688082.SH)跌幅達 16.66%;安集科技(688019.SH)跌 13.29%;雅克科技(002409.SZ)下跌 9.97%;清溢光電、拓荊科技、華海清科跌超 10%;至純科技、瑞芯微、中微公司、兆易創新、芯原股份、和林微納等跟跌。
同時,亞太兩大股王——臺積電(2330.T)和三星電子(005930.KS)10 月 11 日也雙雙下跌。
由于周一休市,周二開盤時,臺積電股價暴跌 8.3%,創紀錄最大跌幅,今年以來股價累跌 30% 以上;三星電子在韓國的交易跌幅達 1.42%,為年內最大跌幅;東京電子(OTCMKTS: TOELY)大跌 5.8%;SK 海力士周二開盤下跌 3.5% 后有所收窄。
美股方面,費城半導體 ETF 指數周一繼續下跌 3.5%,收盤觸及 2020 年 11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過去兩個交易日暴跌超9%。
跌勢也拖累了美國半導體企業股票。其中,芯片設計巨頭高通公司 (NASDAQ:QCOM) 周一下挫 6.31 美元,跌幅 5.2%,至 114.60 美元;英偉達(NASDAQ:NVDA)下跌 3.36%;博通 (NASDAQ:AVGO) 下跌5%,報收 437.70 美元/股;半導體材料公司應用材料(NASDAQ:SMAT)收跌 4.13%;科林研發公司跌超6%。在標普 500 指數的 11 個類股中,科技股下跌 1.6%,表現最差。
15 時,美股期貨跌幅擴大,納指期貨、標普 500 指數期貨跌1%,道指期貨跌 0.9%。
港股方面,中芯國際(00981.HK)跌幅達 4.1%,華虹半導體(01347.HK)跌 1.4%,晶門半導體(02878.HK)跌幅達 2.4%。
市場拋售情緒同時蔓延到貨幣市場。星期二,韓元兌美元匯率下跌超過 1.6%。
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 10 月 7 日出臺一系列新規,禁止將使用美國設備制造的某些芯片銷售給中國。此外,美國政府還將 31 家中國公司、研究機構和其他團體列入所謂“未經核實的名單”,限制它們獲得某些受監管的美國半導體技術的能力。這一政策,凸顯華盛頓和北京的緊張關系如何改變了價值 5500 億美元的全球半導體行業。
很多機構認為,這將有助于國產替代。招商證券電子團隊 10 月 9 日發布研報指出,美國這一動作將強化國產替代邏輯,尤其國內企業 2023 年擴產規劃清晰,預計 2023 年國內設備廠商表現將明顯優于海外廠商。SemiAnalysis 首席分析師稱,部分中國 AI 芯片設計公司與臺積電的訂單可能面臨一些限制。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10 月 8 日回應稱,美國出于維護科技霸權的需要,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進行惡意的封鎖和打壓,這種做法背離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經貿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也將影響美國企業的權益。
毛寧強調,這種做法阻礙國際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世界經濟恢復都會造成沖擊。美方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阻擋不了中國發展,只會封鎖自己,反噬自身。
(邯鄲小程序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