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和周圍的朋友、同事有多久沒碰子彈短信了?
這里的“碰”,包括使用或是聊起相關話題。
一個多月前,這可是朋友圈刷屏的話題。
“接下來 6 個月燒 10 個億,讓 1 億人導入熟人關系鏈。”這是一個多月前,信心爆棚的羅永浩面對子彈短信突然走紅做出的表態。如今,一個月過去,不知道在小長假后清醒一些的羅永浩,是否仍在考慮繼續燒這十個億。
上線 7 天,完成 1.5 億融資,預計估值 6 億人民幣,50 多家投資機構排隊投資;連續 9 天霸占 App Store 下載榜榜首;上線一個月用戶突破 740 萬,20% 的用戶每天使用半小時以上.....一個月前,子彈短信的這組數據無疑是新生應用市場最耀眼的存在。不過,正像一些分析人士說的那樣,“讓子彈飛一會兒”,你很快就會看到它火爆背后的韌勁。
兩天前,子彈短信 iOS 版本被蘋果 App Store 下架。對此,子彈短信官方迅速回應稱,由于音樂“資訊流”里的兩篇文章引用了版權圖片,而子彈短信方面沒有處理好相關的版權事宜導致被暫時下架。一天后,子彈短信恢復上架。
小小的下架事件,讓子彈短信在飛了 30 天后應用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中。不過此時的朋友圈,早已經沒有了當初各種刷屏的好友二維碼,子彈短信中各種熱鬧的群聊也已經歸于沉寂。一個多月前后的冰火兩重天,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子彈短信的戲劇性變化
盡管錘子科技的手機銷量并不是很好,但羅永浩個人的帶貨能力還是能讓幾乎所有的網紅汗顏。無論是子彈短信還是 Gobigger 的便攜式顯示器,都只是在作為發布會上的配角被稍微提起就瞬間成為爆款。
9 月 20 日,滿月的子彈短信高調的公布的一組數據。數據顯示,在這 30 天內,子彈短信在 App Store 總榜首連續霸榜 9 天、社交榜榜首 13 天;一個月的時間,子彈短信用戶總數高達 7489899 人。這樣的數據也確實能夠讓羅永浩有驕傲的資本。
對此,資深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此前曾對懂懂筆記表示:“對于官方的公布的 700 萬用戶總數這個數據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其實就算只有 300 萬的成績對于子彈短信這樣一款應用而言也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能獲得這樣一個成績的主要原因還是得益于羅永浩個人的影響力。首先,羅永浩的帶貨能力確實很強,另外就是,子彈短信和錘子的手機不一樣,作為一款應用它的體驗門檻是非常低的,喜歡或者關注老羅的用戶能夠很輕松地去嘗試。”
不過,羅永浩有能力拉來用戶,吸引流量,但子彈短信自己的后勁似乎有些不足。
一個月多的時間過去,曾經連續在 App Store 霸榜的子彈短信已經跌出 1000 名開外。根據七麥數據的下載量估算顯示,目前子彈短信的日均下載量已經從巔峰時期的近 62 萬一路下滑至 1200(10 月 9 日)。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出現這樣的下跌恐怕用斷崖都不足以形容。
如此快速墜落的原因,是子彈短信生態系統和自身產品力的不完善。
作為一款社交應用,現階段的子彈短信并沒有太多亮眼或者說創新性的功能,甚至由于很多功能的缺失導致頗為簡陋,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其用戶體驗尚佳的語音識別技術,但是這一技術主要來自科大訊飛,并不是子彈短信自身的技術壁壘。
另外,這種語音識別能力,在幾乎所有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在發力 AI 的當下,要實現相同的效果并不困難,子彈短信的語音識別體驗很多企業也能夠實現。
當然,我們都知道技術永遠不是互聯網行業的門檻,最大的門檻還是生態,有了人才會有生態。那么,子彈短信的用戶在哪?
或許這 10 個億可以省省了
對于子彈短信這樣一個近乎過山車般的發展軌跡,羅永浩心里應該比誰都明白其中原因,所以他一直在試圖盡可能的讓自己和子彈短信做一個分割,盡可能的讓用戶是“因為子彈短信本身而不是因為他羅永浩去下載使用”。
所以,我們之前看到羅永浩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表示:子彈短信不是錘子的作品,快如科技和錘子是兩家完全獨立的公司。
潛臺詞是:錘粉用不用這個子彈短信自己掂量吧。
對此,丁道師對懂懂筆記表示:“這是羅永浩慣用的做法,因為相聲講究的就是要有捧有收。從法律層面上而言,快如和錘子確實是兩家獨立的公司,這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現在子彈短信已經很明顯的打上羅永浩的標簽,羅永浩現在迫切想證明子彈短信發展的好壞不是因為自己的帶貨能力,是它自身的能力。這一點就有點像螞蟻金服和阿里之間的關系。”
但是,越強調什么就越欠缺什么。羅永浩已經站臺,子彈短信也是因為他的存在才能獲得之前的關注度。所以,讓子彈短信去掉自己的標簽并不容易,而且一旦沒有了羅永浩的標簽,子彈短信或許壓根不會得到公眾的重視。
現階段的子彈短信從產品上來看是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它有的別人也有,別人有的它卻不一定有。一款爆款應用在其峰值融到一筆錢很容易,畢竟資本永遠在追熱點。但是,接下來的發展如果沒有核心的技術壁壘,就不可能出現顛覆式的創新,更別談盈利。
原本很多用戶是期待社交網絡能夠出現一款超越或者部分替代微信的產品,子彈短信明里暗里也隱隱地露出過這么一點兒意思。
這樣的心態導致了一開始用戶對它嘗鮮的體驗心理,但是為什么在體驗之后沒有大規模選擇遷移過來?社交,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當你身邊的朋友都不愿意甚至根本沒聽過這款應用的時候,相信沒有多少人愿意獨自等候。
這里不得不談到日前引發子彈短信下架的信息流功能。子彈短信做資訊流的目的非常明確,增加用戶粘性,為今后的流量變現做準備。但是,從現階段子彈短信的產品層面來看,資訊流功能的引入是非常生硬的,也缺乏合理的邏輯。錘子本身并沒有很好的資訊流來源,它只能外接第三方平臺的資訊,這樣的拿來主義也導致了功能本身的不確定性。
這一點,從當初子彈短信的信息流來源是騰訊新聞和今日頭條,現在變成了錘子閱讀和網易新聞就能有所體現。拋開不知道還能抗多久的網易新聞不談,錘子閱讀本身的內容就少的可憐。公眾閱讀信息來源的平臺以及使用習慣已經固化,子彈短信想要依靠“錘子閱讀”支撐起資訊流的功能顯然不現實。
當然,我們也能理解子彈短信堅持做資訊流的原因,就是為了今后做信息流廣告打基礎。畢竟單純的社交應用靠流量是很難變現的,所以其必須找到一個更好的盈利方式。但在沒有破壞式創新的前提下,在消費群體的國民總時間被“固化”的形勢下,這樣的商業模式起碼是看不到新意的。
對于子彈短信的未來,丁道師分析:“媒體和公眾是很健忘的,在沒有真正成功的創新之下,子彈短信很快就會被大眾市場所淡忘。三五個月之后大家就不會再記得它了,就像當初的直播答題一樣。”
當初老羅夸下海口“6 個月燒 10 個億,導入 1 億用戶”,之后又說要拿出“無敵的解決方案”,外界除了豪言看不到子彈短信在“解決熟人關系遷移問題”方面有任何成功舉措。再提個思路:熟人社交的紅海是否還有機會?陌生人社交是否是未來新的方向?
至于先前老羅要砸的這 10 個億,先不說錘子和快如科技能不能在近幾個月里拿出這么多錢,即便有這么多錢,面對現在的情勢,子彈短信真要瘋狂燒錢顯然也是不明智之舉。還好,現在燒錢計劃還沒完全展開,否則很有可能就石沉大海了。
不妨冷靜一下,老羅或許可以省下這 10 個億。
(邯鄲微信開發)